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扫一扫
云端科技
资讯中心
Product technology
15
Mar
2020

【行业资讯】技术赋能,在线教育逆流而上

发布者: 浏览:4618

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所有人的既定安排和节奏,随着开学的时间不断推后,在线上学成为中小学生们的必选项。


全国中小学学生就有1.8亿。如此大规模地开展在线教学,不仅我国史无前例,在全世界也没有先例。

而相较于国家队轰轰烈烈的集体上线行动,教培行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

对于许多专注于线下的机构而言,线下课的全面叫停,令他们将面临长时间的零营收,甚至还可能面临退课退费潮,这无疑是生死攸关的时刻。


而对于投注于线上的机构而言,这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:已经不会有比现在更好的培养用户线上学习习惯的机会,已经不会有比现在更好的获取流量的机会。


教育,从不曾像现在这样依赖技术与互联网。


 

猝不及防的集体上线

 

小学教师一边讲题,一边大呼“老铁们,双击666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;高三教师用衣架自制花式直播设备;体育在线课程中,老师要以直播的方式,带领学生做开合跳、徒手深蹲等动作……


由于新冠肺炎疫情,国家规定推迟中小学开课时间,同时号召各地学校“停课不停学”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说:“不能面对面课堂上课,我们就搭建云课堂,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开展学习。”


2月10日星期一,上午8点,武汉、襄阳、南昌、深圳、佛山、昆明等多地中小学线上直播课一齐上线。


而在教育系统通过各地官方教学云平台正式开学之前,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导的在线教育企业们已经忙碌了大半个月。


但再怎么忙碌,也对这场大规模在线学习运动猝不及防。


在微信、微博上,许多家长吐槽“系统崩了八百回”,老师也高呼“主播太难了”。


技术上准备不足,除了系统崩溃,听不清、看不清、平台太多等原因都成为重要槽点。包括阿里钉钉、腾讯课堂、科大讯飞等头部大厂的支持平台,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卡顿甚至“崩溃”。


老师准备不足,许多老师都对在线授课毫无经验,有老师甚至没开麦克风就自顾自讲了两个小时。


准备不足的结果就是在线学习体验差,学习体验差的学生们一起跑到苹果商店去给钉钉打一星,打得钉钉差点下架。


很明显,网校不是网约车,教育没有突袭战。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成熟,不是靠一次疫情把大家都赶到网上就能解决的。


 

比反应,更比积累

 

相比国家队的轰轰烈烈,民营教培机构的努力,显得更加现实一点——疫情令行业的跑道陡然改变,谁都希望能换双跑鞋重新起跑,不被淘汰出局,甚至能跑赢对手。


这些机构大致能分成三大类:


第一种是之前没有什么线上教学经验的,当然更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。但为了留住原有的生源,他们大多租用现成的教育直播平台,然后把线下课的内容直接搬到线上,也算实现“停课不停学”的目的。


但即使反应足够快,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是很容易想见的。平台不是自己的,一旦发生卡顿甚至宕机,只能束手无策。事实上,包括很多比较知名的教育直播平台,在疫情后面对暴涨的用户数,都出现过大规模崩溃事件,不少平台甚至用关闭注册通道、提高门槛等手段过滤用户。


寄人篱下的滋味总是不好过的,这类机构在疫情期间的用户流失是大概率事件。


第二种则显得意气风发,他们之前就是在线教育的布局者,拥有自己的平台、系统、在线课程,原本正在投入巨资拉拢用户。而在这个特殊的窗口,他们加班加点跑马圈地。


但这些纯线上机构的短板也很明显,远距离沟通带来的信任感疏离需要靠更加真实的场景、和实实在在的成绩提升来获得。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同样需要积累,这是在2019年烧钱大战中声名鹊起的在线机构所缺乏的。


第三种,则是真正具有积淀,在疫情面前,能从容调整布局,扬长避短的。


以英孚为例,这家以线下英语培训知名的机构,实际上却是在线教育真正的长线布局者。英孚的互联网基因一直可以追溯到1996年,创立了Englishtown在线学习平台,并率先实现了24小时在线的英语口语课堂。


英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英语学校之一,迄今为止为超过2000万学员在线授课;过去的5年中,已经不声不响地输出了4000万节在线课程;自研的线上课堂与课程具有高度的契合,同时具有高度的互动性。


这样的技术与创新积累,令英孚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,在疫情期间将线下学员向线上迁移,保证学员学习的连续性。一个直观的数据是:自今年农历春节以来的3周内,已有15万学生转到线上课程,且以每天约1万学员的速度增长。这样的用户增长效率,是足以令缺乏技术积累的线下机构所称羡的。

 


技术赋能,内容为王

 

上述第一种机构的尴尬,证明了技术赋能的重要性。互联网改变教育,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,科技对于在线培训来说是必需的辅助工具,基于线下课堂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。


这次疫情,只不过把这种发展趋势以一种极端化的手段提前了。那么能提前顺应这个大趋势,具有技术积累的机构,才能用科技手段助力企业疫情期间实现顺利转型,迅速给出线上教学的替代方案,转危为机。


那么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的机构,到底谁会赢下疫情下的这一场角逐呢?


从数据来看,2019年暑假,在线教育公司们投入40亿元,将行业正价课付费用户数从十万量级提升到百万量级。如今,疫情下的免费在线直播课报名人数动辄上百万、千万。尽管免费直播课与正价付费课不能完全等同,但这仍旧意味着,行业用户量已经再上一个台阶。


短时间内取得数量级的突破,行业增长可以用爆发来形容。而仅仅在两三年前,爆发式增长与在线教育行业似乎是无缘的,所有人对行业的定义都是“慢”,教育急不得是行业共识。


然而从慢到快,教育行业已经彻底因为一场疫情而改变了吗?


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

学习不是请客吃饭。吃饭的重点在于填饱肚子,属于单方面输入行为。可学习是一个双向行为,不仅要输入课程,更要输出成绩。


输出了成绩才有用户黏度,培训产品不是一次性的互联网工具,留存学生需要在服务上深筑墙广积粮。许多网校的主打产品都做不到这一点,更何况现在靠一个月时间研发出来的满天飞的免费体验课?


说到底,这一轮网校的产品底子并不扎实。技术能够为教育赋能,但决定未来发展的终究是内容。没有令用户满意的内容,在线教育只能在疫情期间沦为权宜之计,疫情结束后,用户向线下回流是必然的趋势。


反观第三类机构,再以英孚为例,英孚全球研发中心在上海、伦敦、卢塞恩三地有数百人的研发团队,其中不仅包括软件开发专家,还有相当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专家。共同参与的目的就是将卓越的科技和教学内容融于一体。目前已经将移动化学习、语音识别、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运用于学习平台,而这些技术的目的,都是为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所服务。


只有把在线平台的作用,定位为高品质内容的输出渠道,让内容以创新的形式、更好的效果输出,这样的平台才能与学生一起,分享到教育互联网化带来的红利。


此外,K12产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效果滞后,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感,客户又如何肯留给你足够产生效果的时间?


而英孚线上精品小班课的老师全部来自线下,与孩子一同上课的也都是之前线下课的同学,之前与老师建立的信任感加上与同学们建立的熟悉感,足以弥补网来网去的疏离感。


同时,英孚对老师进行了集中的在线授课技巧的培训,并充分模仿师生角色互换,在和孩子们见面前充分磨课、试课,让每位老师在新平台教学都得心应手。加上之前所述老师在线下和学员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默契,课堂兴奋度和参与度极高,立刻就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。


以上的优势,在疫情期间可能未必能得到充分体现,但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,像英孚这样有技术积累有内容品质的机构,势必会笑到最后。


教育行业从本质来说,仍然是慢的,疫情不会动摇行业最根本东西。


一方面,技术是翅膀,类似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的推送,类似全息模拟教室、教学过程沉浸式的学习场景等,基于大数据、5G技术的真正进步与全面应用,必将为在线教育带来不断的革新,相关技术要先行布局,随时积累。


另一方面,内容是核心。当社会上普遍缺乏课程时,课程就是稀缺资源;可当漫天都是课程(网课)时,课程就是过载信息。因此不论是在线还是线下课堂,教育应该关注的不只是“知识是否被正确地讲出来”,而是“知识是否被有效地接受到”。牢牢抓住教育的本质,才能永远做这个市场的领跑者。


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,如有侵权,联络立删。